尊敬的用人單位:
您好!
衷心感謝廣大用人單位長期以來對牡丹江師范學院就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以及對我校學子的青睞和厚愛!牡丹江師范學院秋季學期校園招聘活動將于八月下旬開始,誠邀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用人單位來我校選聘優秀畢業生,歡迎洽談校地、校企人才合作。現將招聘具體事宜告知如下:
招聘形式
一、宣講會
1、線上宣講會:2024年8月15日起,用人單位可在“牡丹江師范學院就業信息網”(https://mdjnu.jysd.com/)登錄或注冊,預約8月19日以后的線上宣講會,通過審核后即可舉辦。
2、線下宣講會:2024年8月19日起,用人單位可在“牡丹江師范學院畢業生就業信息網”(https://mdjnu.jysd.com/)登錄或注冊,預約8月26日以后的線下宣講會。通過審核后,用人單位可根據審核確定的時間、地點等相關事宜舉辦線下宣講會。工作日內全天接待,具體時間場次如下:
上午8:20-9:40 10:00-11:20
下午13:50-15:10 15:30-16:50
地點:學校多媒體教室
二、招聘會
1、線上招聘會:我校不定期舉辦移動端網絡招聘會,屆時將通過學校網站和“牡丹江師范學院就業工作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發布邀請函誠邀各用人單位報名參會。
2、線下招聘會:我校擬于11月下旬召開春季大型校園招聘會,屆時意向參會的用人單位可通過我校發布的春季校園招聘會公告中報名方式報名參加。
申請方式
線上申請
用人單位可登錄“牡丹江師范學院畢業生就業信息網”預約校園招聘活動,登錄網址:http://mdjnu.jysd.com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在平臺上提供相關信息資料(操作流程見附件1)。用人單位應提前3天在就業信息網進行注冊并提交預約申請。
電話申請
用人單位可根據招聘需求與我校各二級學院輔導員聯系,直接到各學院開展招聘活動,招聘地點由各學院自行安排(輔導員聯系方式詳見《牡丹江師范學院2025屆畢業生生源信息表》);也可與學校就業部門進行聯系,洽談招聘事宜。聯系人:劉老師,聯系電話:0453-6512509。
就業協議簽約流程
按照《黑龍江省教育廳關于全面應用黑龍江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平臺畢業去向登記和網上簽約系統的通知》要求,我校自2023屆畢業生起實行全面網簽,不再發放紙質版《就業協議書》。請用人單位入駐牡丹江師范學院就業創業信息網(入駐流程見附件2)與畢業生線上辦理相關簽約手續。
一、用人單位發起簽約
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發起網簽邀約,需先登錄“牡丹江師范學院就業創業信息網"(http://miliaoo.com/school/index?mark=mdjnu)頁面,點擊“我是單位”,如用人單位沒有賬號應點擊注冊,或掃描下方二維碼登錄頁面點擊注冊。
牡丹江師范學院就業創業信息網
經省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和學校審核后,用人單位登錄平臺,在學校頁面選擇“就業服務”模塊,點擊“簽約發送”,根據提示找到擬簽約畢業生信息,向擬簽約畢業生發起網簽協議邀請。畢業生應約后,自動生成網簽電子協議書。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可自行打印具有唯一編號的就業協議書(正反面打印,一式四份),經由畢業生所在學院蓋章后,一份用人單位留存,一份畢業生留存,兩份交由畢業生輔導員備案。
二、畢業生發起簽約
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簽約意向后,需登錄“牡丹江師范學院就業創業信息網”(http://miliaoo.com/school/index?mark=mdjnu)頁面,點擊“我是學生”,進入“線下簽約”模塊并填寫協議相關內容,填寫完整預覽無誤后,可以生成電子就業協議書,打印具有唯一編號的協議書(正反面打印,一式四份),經用人單位蓋章后由學生本人簽字,送交二級學院審核蓋章后將協議書圖片傳至就業創業信息網。紙質版協議書一份用人單位留存,一份畢業生留存,兩份交由畢業生輔導員備案。
注意事項
一、進入學校招聘的用人單位,需通過“平安牡師院”微信公眾號中的“服務師生”“訪客申請”提交信息后進入。
二、通過電話預約入校的用人單位,請提供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一份。
三、用人單位需將招聘工作人員身份證復印件、招聘簡章等材料留存至學校招生就業處備案。
牡丹江師范學院簡介
教書育人,薪火長傳。牡丹江師范學院是教育部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單位,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始建于1958年,歷經東北農學院嫩江分院、北安師范專科學校、寧安師范專科學校和牡丹江師范學院四個發展階段。37年的農村辦學歷史,66年的艱辛辦學歷程,牡丹江師范學院秉承了東北抗聯“不畏艱辛,勇赴國難,敢于擔當”的傳統,鑄就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勵志圖新”的“大荒地”精神。學校扎根邊疆、服務龍江、貼近鄉村,跨越一甲子的春華秋實,發展成為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規模最大、學科門類齊全、綜合實力強,師范底色鮮明,應用特色突出的省屬本科院校。學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依法治教、依法辦學、依法治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培養了大批具有社會責任、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健康身心、專門知識、扎根邊疆的基礎教育教師和服務地方的應用型人才。
基礎扎實,積淀深厚。學校占地面積68.3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2.86萬平方米,現有資產總值10.6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34億元;建有智慧教室33間、高清電子多媒體教室169間、實驗室493間,2.2萬平方米教師教育實訓大樓建設內部裝修進入收尾階段;圖書館館藏紙質資源185.13萬冊,電子資源225萬冊,數據庫27種。
專業合理,師資優良。現有教職工1243人,具有高級職稱488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32人,副高級職稱356人,具有碩博學位977人,其中博士181人,碩士796人,目前在讀博士65人,享政府特殊津貼3人,省級教學名師14人。現有本科專業5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二級學科37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5個,涵蓋18個領域,學科專業覆蓋教育學、工學、理學等10個門類。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在校生近1.9萬人。
黨建引領,加速提升。推出基層黨建工作質量提升“五化工程”,承辦黑龍江省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論壇;雪原英魂獲批省級黨建品牌,培育了“六個三”“鐵系先鋒”“大小牽小手 黨建潤童心”等22項黨建品牌;現有“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2個,省級樣板黨支部建設項目1個、省級黨建示范點1個。
特色鮮明,成績斐然。學校加強內涵建設成效顯著,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特色建設專業1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一流課程9門,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2個、重點學科2個、特色學科2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教學團隊3個、一流課程49門、精品課程14門、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創新工程學科1個、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
內涵強校,成果豐碩。學校是教育部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重點支持高校、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國家級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國家抗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黑龍江分中心,黑龍江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示范高校,省東北抗聯研究學術交流基地、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校,中國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研究培訓基地,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省高等學校渤海文化研究人文基地,省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省對俄經貿人才培養基地。
向北開放,深化交流。與俄羅斯4所高校新建友好合作關系,引進5名外籍院士,組建中俄國際 “功能材料”物理聯合實驗室、“中俄鄉村教育研究”國際合作團隊,舉辦國際學生中華詩詞大賽、鄉村教育暨教師教育研究國際學術交流會等系列活動,與俄羅斯烏拉爾國立經濟大學合作申報法學和經濟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俄羅斯托木斯克國立師范大學合作舉辦“1+1”翻譯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國際友好合作院校52所,與國外30余所高校實現學分互認。
勵精圖治,載譽前行。近年來,榮獲“全國模范職工小家”“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黑龍江省文明校園標兵”“黑龍江省巾幗建功先進集體”“黑龍江省工人先鋒號”“黑龍江省五四紅旗團委”“全省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